微風小說

第 24章 孤獨的中國 工作觀念的衝突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前些日子美國財長耶倫來中國進行訪問,它提出中國工人的勞動時間過長,勞動報酬過低,並且造成了產能過剩,威脅到西方國家的產業競爭力。這種可笑的藉口,彷彿是中國人的勤勞成了這個世界上的原罪。

有一部小說,是左拉寫的《萌芽》,書中描述的世界就是西方資本主義初期勞動情景,是發展最快的那一段時間,人們真實的生活寫照之一,對於法國工人那種超負荷的勞動也進行了比較細緻的描寫。美國四五十年代以前工人的勞動強度也很高。正因為他們的犧牲和創造才成就了美國和歐洲發達的工業體系。再加上西方國家的殖民紅利。轉化成先發國家先天的技術優勢,這種技術優勢又轉化成可以要挾或者剝削其他下位國家的一種有效手段,正是建立在這種高負荷勞動加殖民掠奪加,積累以後產生巨大的財富形成科技投入,而形成的技術優勢壟斷,才造就了歐美那些發達的福利國家。

耶倫這個猶太人,她的理論跟腳荒謬的基本原因,在於中國的經歷的是歐美上個世紀的發展階段,而讓我們套用21世紀歐美的結構。我們沒有經歷第一次工業革命,原始積累是很弱的,另外我們沒有對外進行殖民戰爭,也沒有那些個額外得來的血腥財富,由此造成了國家的貧弱,使我們在科學技術等很多方面落到了西方的後面。在如今的社會競爭中我們處於比較弱勢的不利的地位。改革開放以後,我們國家的幾代人進行了艱苦的奮鬥和努力,才取得了今天這樣的成就。而耶倫提出的這些個論調,忽視了美國的歷史和歐洲的奮鬥史,有意忽視了美國和西歐是躺在原先殖民掠奪和先輩辛苦勞動創造的深厚的工業底蘊、技術優勢上,而取得的優渥的生活。其實中國正是重複左拉筆下工業積累所需要付出的艱辛和努力。

在全球的舞臺上,國家與文化宛如色彩斑斕的畫卷,展現出工作和生活觀念的巨大差異。中國人以其獨有的勤勞和勤奮工作精神聲名遠揚,中國是一個具有憂患意識的古老國家,在我們的社會構成之中,以傳統的農業社會組成穩定的社會結構,延續了幾千年,勤勞本身是根植於我們骨子裡的一種人文基因,所以我們中國人具有絕對的憂患意識。近百年來,我國遭受列強的凌辱與欺凌。國弱民貧需要艱苦的努力建設,才能改變現狀,自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的勤勞精神宛如璀璨的明珠,是其文化的重要拼圖。自古代起,勤勞便被奉為美德,代代相傳,熠熠生輝。在現代社會,這一精神更是貫穿於中國人的工作態度之中。而歐美人則更傾向於注重生活質量,將休假和休息視為生活的瑰寶,靠辛勤的勞動來改善自已生活的基本社會觀念,讓位於高福利狀態下的舒適生活。

中國人在工作中常常展現出如燃燒的火焰般的敬業精神和似沸騰的熱血般的工作熱情。他們甘願為工作付出更多的心血,甚至不惜加班加點。這種勤奮的工作態度背後,原因紛繁複雜。首先,中國人內心深處湧動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如同洶湧澎湃的浪潮。他們堅信,透過不懈努力,可以為自已和家人繪製更美好的生活藍圖,同時也能為社會貢獻自已的力量。其次,競爭壓力如同一股無形的鞭策力量,推動著中國人奮力前行。在人口眾多的中國,職場如戰場,只有持續不斷地努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嶄露頭角,贏得更好的職業發展和機遇。

與中國人的工作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外國人更加珍視生活質量和個人的休閒時光,歐美國家強調人的尊嚴和獨立性,包括自已的生活品質和對家庭觀念的注重,如同守護珍貴的寶藏。其實是有一個前提的,必須建立在穩固的經濟基礎之上和完善的社會管理體系之上,才能達到的一種人類的生活狀態。而中國現階段很難達到這種生活狀態,雖然我們國家發展的很快,經濟上有許多成就,但是我們畢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國家的財力物力,包括社會體系建設,還沒有達到那種盡善盡美的程度,所以就需要我們這幾代人要犧牲自我,努力工作,積累起來必要的社會財富,這是一種歷史的無奈與必然。

外國人普遍視工作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他們講究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身於個人興趣、家庭和社交活動中。這種觀念的形成原因首先是,外國人極為重視個人的身心健康,他們深知過度工作會引發身體和心理問題,故而注重透過休息和放鬆來維繫健康。其次,社會文化背景亦對這種觀念有所影響,在一些外國國家,人們更為注重個人的自由和獨立,強調個人的興趣和愛好。

西方那種閒散安逸的生活,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人的一種鈍化。在我們東西方勞動者勞動效率的對比上,東方人並不比西方人差,並且在很多方面是要強的很多。例如在同一個工廠,東方人在同等的工作時間下組裝的裝置或者器械,在很很多情況下是比西方人多的,這不併不是我們東方人比西方人勞動技巧要強,而是在工作心態上和工作的認知度上,東方人要比西方人高得多。閒適的生活有時是摧毀一個人的勞動力和創造力的殺手。而西方淡化了這一點,在它們把自已的所有的產業鏈轉移以後,發現自已的產業空心化,而現在的自已的國民在高福利狀態下,在少勞多得或者是不勞而獲的心態支配下,工作能力和社會競爭力下降。而西方所標榜的那些民主,在有些方面也助長了一些個民粹主義思想,包括挾制政府的思想觀念的瘋狂生長,政客為了選票,為了民意,為了自已手中的權利,在不停的媚俗。比如美國德克薩斯州與中央政府就移民一事產生的衝突,從本質上來說是為了爭取權力和選票的一種較量,而非正常狀態下對國家經濟和勞動力市場分配的理性的判斷。這就造成了西方人在收入損失了一點,那麼他們就綁架政府或者綁架政客,來達到自已的不勞而獲生活的根本目的。而在東方那種溫良恭儉讓勤勞致富,以自已為中心努力改善自已的生活的觀念,在西方人眼裡看來,他們就是不注重家庭,不注重個人生活,這是一個勞動工具的形象。本質是許多發展中國家勞動人民不懈的努力工作,才有豐富、廉價的商品,流入西方的市場,構建出西方人舒適,豐富的物質生活的底座,這種辛勤的勞動,透過一種剝削的形式轉移到西方發達國家,是他們優渥的生活的基礎。

中國人的勤勞與外國人注重生活質量的觀念皆有其長短之處,耶倫的指責,凸顯了霸權思維。中國人的勤勞促使國家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方面取得了斐然成就,他們的辛勤工作為國家的繁榮貢獻卓著。

但過度重視工作可能會招致個人身心健康問題,以及家庭情感,外國人通常將工作視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他們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個人興趣、家庭和社交活動中。這種觀念的成因如下:首先,外國人非常注重個人的身心健康,深知過度工作會導致身體和心理問題,因此強調透過休息和放鬆來保持健康。其次,社會文化背景也對這種觀念產生了影響,在一些外國國家,人們更注重個人的自由和獨立,重視個人的興趣和愛好。

中國人的勤勞與外國人注重生活質量的觀念各有優劣。中國人的勤勞推動國家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他們的努力工作為國家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過度重視工作可能會引發個人身心健康問題,以及家庭關係的疏遠。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的工作與生活觀念正在相互影響和融合。中國人也越來越意識到生活質量的重要性,開始注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同時,歐美人也在學習中國人的勤勞精神,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競爭力。總之,中國人的特別勤勞和外國人對生活質量的注重都是各自文化的一部分。理解和尊重這種差異,相互學習和借鑑,有助於實現更加美好和平衡的生活。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神賜新生 但願來世還會相遇 民俗巡禮:我為陰天子 異世界逆天小賣部 穿書後,我惹上了病嬌反派 守護我的玫瑰 時空向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