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48章 土斷(上)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土斷,就是居民按實際居住地編定戶籍,以此明考課、定稅收,避免世家大族隱瞞人口。

盧兆升會同內閣戶部尚書甄班世、秘書郎李之棟、兵部尚書戴春明共同商定了土斷之法。左將軍陳中原領揚州刺史,又是武將,只是負責簽字罷了。

盧兆升他們總結前代宋武帝劉裕所行土斷之法以及桓楚桓溫的相關做法。制定了一套土斷之法。

首先就是合併僑置郡縣。什麼是僑置郡縣呢?就是南北朝時期因為戰亂,北方人大量逃亡到南方,所謂的“衣冠南渡”。北方人口充實到南方,為了便於管理及統戰需要,朝廷依據他們流亡來的地方設定郡縣,並且不繳納稅賦。例如豫州本應在北方,但南方也設定了豫州,治所在姑舒。隨著時間的推移,到陳帝廣德這一代,僑置郡縣人口急增,卻不繳納稅賦,造成國家財政、兵源損失,地方世族、豪門又圈佔土地,隱匿人口,使得他們有和朝廷對抗的資本。陳國國力又弱小,再不實行土斷之法,國家就有滅國之危。合併僑置郡縣,就是北方人口轉為當地人,要繳納稅賦。而且僑置郡縣的合併,國家淘汰了一批庸吏,節省了一筆開支。

其次,就是禁止士族豪強圈佔土地、強佔人口。先讓他們自查,主動吐出來,可以既往不咎,如果不然,陸氏一門就是下場。陸氏最為豪橫,所以陳帝廣德和他的內閣成員們,主要是盧兆升先選擇陸卓嵩下手,擒賊先擒王,挽弓當挽強嘛。

最後,就是制定考核標準,監察臺的御史以及戶部的官員還有太常寺卿的官員一起組成考核小組,考核地方官吏在土斷中的成績,評價標準自然也就是人口增加多少、賦稅增加多少、兵源增加多少、有沒有造成地方矛盾。

這種改革肯定會觸犯既得利益者,也就是世家大族,所以為了儘可能籠絡他們,讓他們配合不鬧事。

盧兆升會同內閣也商定了一些策略,給門閥士族等既得利益者留下緩和的餘地。

例如“揚、豫、荊三州居歷代帝王陵者,不在斷例”是說留下諸朝代帝王陵一處地方不實行土斷改革。因為世家大族壟斷山澤之利,就是自然資源不歸國家而歸世家,諸朝代帝王陵一般都修在山清水秀的地方。這樣做的好處在於,讓士族門閥能夠在這些地區,保持自身家族的特權不會全部失去,可以避免士族門閥面對土斷產生的激烈反抗;另一方面,只限諸朝代帝王陵附近保持士族們的特權之外,陳國其他大部分地區能夠保證土斷的正常實施,便能最大程度地削弱士族門閥的實力。假以時日,國家越來越強,世族越來越弱,到時再算總賬。

陳帝廣德原則上同意了這個方案。所以他才任命王翊為豫州刺史,陳中原為揚州刺史,董餘鵬為壽春刺史,這幾個人口大郡,在自己人手裡,放心那。揚州和豫州也不負眾望,共清查戶口三十萬,得精兵八萬,田地一百萬頃。陳帝廣德頓時有了信心。

但世族安心讓陳帝廣德削弱他們的實力麼?士族門閥心甘情願的接受陳帝廣德的土斷之法麼?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所謂“奪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既得利益者是不管生民疾苦的,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他們要反抗的,但陸氏一門的前車之鑑在前?他們還要奮不顧身的往前衝麼?答案是肯定的。

荊州為興州朱氏的地盤,還有一個豪門虞氏虞敏,在推行土斷時,私藏千餘人不予上報戶籍,並且打造兵器,巧結外援,這外援便是北周。

北周可謂審時而動的專家,或者說是一個攪屎棍,總能在合適的時候出手。先是借北齊內亂佔了北齊河南之地,又借南陳內亂佔了南陳川蜀之地,一口吃撐了個大胖子,三國之中,實力最強。周帝宇文明悵然有統一天下之志,乃命太原王宇文理鎮川蜀,武定王宇文師屯洛陽,鎮河南。

周帝宇文明又聽得陳國實行土斷,打壓世族,知道有大亂產生。又聽說陳帝廣德得國不正,人心思亂,才有陸氏一族起兵造反。於是宇文明巧許虞敏為荊州刺史,讓他聯絡豪傑,周國將全力以赴支援他。

虞敏借土斷之法實行,想了解了解政策,邀請荊州刺史朱耷到府一敘。

朱耷的幕僚們認為虞敏居心不良,瞭解政策應該到官府中來,何必到他家去?

朱耷則說道:我興州朱氏,世居荊州,諸朝帝王陵所在,國家推行土斷之法,於國大利,只有這豪門虞氏壟斷山澤,他這個門戶不過五十年,以前登我們家門檻我都不屑一顧,但如今為了國家,能夠先讓他退出山澤,於國有利,我何辭焉?他一個小門小戶,又能拿我們興州朱氏如何?

幕僚們不再講話,朱耷慷慨赴宴。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重生之我擁有了撞杆系統 開局穿越崩三?! 南明之紹武大帝 衙內闖三國 探險:1978崑崙山回憶錄 大清末年之我是臺灣總督 大明1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