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2章 多項選擇題篇2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500.實踐客體的型別包括()。

A.天然客體和人工客體

B.自然客體和社會客體

C.物質性客體和精神性客體

D.現實的客體和想象的客體

答案:ABC

501.實踐的基本特徵是指()。

A.直接現實性

B.自覺能動性

C.社會歷史性

D.可預知性

答案:ABC

502.實踐活動的自覺能動性是指()。

A.人的活動總是有意識有目的

B.人的實踐活動如同於蜜蜂建造蜂房

C.人的實踐活動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作為目的存在於實踐者頭腦中

D.實踐者的目的決定著實踐者的行為

答案:ACD

503.實踐活動的形式包括()。

A.物質生產實踐

B.社會政治實踐

C.科學文化實踐

D.虛擬實踐

答案:ABCD

504.價值具有的基本特徵()。

A.主體性

B.客觀性

C.多維性

D.社會歷史性

答案:ABCD

505.虛擬實踐的特點()。

A.互動性

B.開放性

C.間接性

D.直接性

答案:ABC

506.“人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屬於()。

A.唯物主義認識論

B.唯心主義認識論

C.主觀唯性主義認識

D.客觀唯心主義認識論

答案:BC

507.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過渡,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

A.勇於實踐掌握豐富的、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

B.經過理性思考的作用

C.注意對理性認識的檢驗

D.注意理論聯絡實際

答案:AB

508.社會存在包括 ()。

A.社會生活的各種物質條件

B.社會生活的物質生產活動

C.經濟關係

D.全部社會關係

答案:ABC

509.下列事物中,屬於歷史唯物主義“社會存在”範疇的有 ()。

A.地理環境

B.人口因素

C.物質資料生產方式

D.規範人們實踐活動的法律制度

答案:ABC

510.在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中,除生產方式外還有()。

A.人口因素

B.民族構成

C.地理環境

D.國家政權

答案:AC

511.地理環境對社會發展不起決定作用,原因在於()。

A.地理環境不能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

B.地理環境不能決定社會形態的更替

C.地理環境不能影響生產的發展

D.地理環境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受生產方式制約

答案:ABD

512.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是()。

A.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B.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C.社會意識反作用於社會存在

D.社會存在反作用於社會意識

答案:BC

513.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表現是()。

A.社會意識的發展變化與社會存在的發展變化不完全同步

B.社會意識的發展往往具有歷史繼承性

C.社會意識形式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

D.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答案:ABCD

514.生產關係的客觀性是指 ()。

A.人們不能自由選擇生產關係

B.人們不能隨意創造或消滅某種生產關係

C.生產關係是社會有機體中客觀實在的組成部分

D.生產關係是社會上層建築的物質基礎

答案:ABCD

515.科學技術也是生產力,因為()。

A.它能引起勞動物件的變革,促進勞動者素質的提高

B.它屬於上層建築

C.它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

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答案:ACD

516.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相互關係中()。

A.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B.生產關係決定生產力

C.生產關係決定生產力,生產關係也決定生產力

D.適合生產力狀況的生產關係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答案:AD

517.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的決定作用,主要表現在()。

A.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變化與發展

B.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

C.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是否具有反作用

D.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是否包括自然科學

答案:AB

518.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能動作用在於()。

A.它為自己的經濟基礎服務

B.它要促進自己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

C.它要排除自己經濟基礎的對立物

D.它決定自己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

答案:ABC

519.列各項屬於觀念上層建築的有()。

A.軍隊和法庭

B.哲學和宗教

C.藝術和道德

D.邏輯學和語言學

答案:BC

520.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包括()。

A.生產方式

B.階級鬥爭

C.人口因素

D.地理環境

答案:ACD

521.判斷一種生產關係是否先進,是看它()。

A.能否把生產力人和物的要素很好的結合起來

B.是否能夠超越生產力的發展狀況

C.能否體現一定的物質利益原則

D.是否符合生產力的發展狀況

答案:ACD

522.下列選項屬於人類社會發展普遍規律的有()。

A.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B.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C.階級鬥爭推動社會發展的規律

D.社會革命推動社會發展的規律

答案:AB

523.下列各對矛盾屬於社會基本矛盾的有()。

A.人和自然界之間的矛盾

B.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

C.個人和社會之間的矛盾

D.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

答案:BD

524.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表現在 ()。

A.它決定著其他各種社會矛盾

B.它決定著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

C.它決定著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和客觀趨勢

D.它決定著社會形態由低階到高階的演進

答案:ACD

525.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同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關係是 ()。

A.政治生活決定生產方式

B.精神生活決定生產方式

C.有什麼樣的生產方式就有什麼樣的政治生活

D.有什麼樣的生產方式就有什麼樣的精神生活

答案:CD

526.“時勢造英雄”和“英雄造時勢” ()。

A.是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

B.這兩種觀點是互相補充的

C.前者是歷史唯物主義,後者是歷史唯心主義

D.前者是科學歷史觀,後者是唯心史觀

答案:ACD

527.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A.產生

B.性質

C.具體特點

D.變化發展

答案:ABD

528.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是因為()。

A.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創造者

B.人民群眾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C.人民群眾的願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D.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答案:ABD

529.人們不能隨心所欲地創造歷史,這是因為()。

A.人們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活動的

B.人們不能脫離前人所創造的社會生產力

C.人們所處的客觀物質生活環境是不可改變的

D.歷史發展有其不可避免的確定的趨勢

答案:ABD

530.“全球問題”深刻反映了人與自然關係的不和諧,其警示意義在於 ()。

A.人類過分陶醉於對自然界的勝利會受到自然界的報復

B.人與自然關係的緊張來自於不當的人類實踐方式

C.人與自然的關係本質上是對立的

D.人類依附於自然是擺脫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

答案:AB

531.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是()。

A.古為今用方針

B.歷史分析方法

C.徹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D.階級分析方法

答案:BD

532.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這表明 ()。

A.人的本質是發展變化的

B.人的本質是現實具體的

C.人的本質是後天形成的

D.人的本質是人人相同的

答案:ABC

533.社會基本矛盾是指()。

A.貫穿社會發展過程始終的矛盾

B.社會發展各個階段的主要矛盾

C.規定社會發展過程的基本性質和基本趨勢的矛盾

D.對歷史發展起根本的推動作用的矛盾

答案:ACD

534.社會基本結構主要包括()。

A.經濟結構

B.階級結構

C.觀念結構

D.政治結構

答案:ACD

535.科學技術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這是因為科學技術革命()。

A.對生產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B.對解決社會基本制度產生了直接影響

C.對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

D.促進思維方式的變革

答案:ACD

536.馬克思一生的兩大貢獻是()。

A.階級鬥爭學說

B.剩餘價值學說

C.唯物論

D.唯物史觀

答案:BD

537英雄史觀的產生有其深刻的根源,主要包括()。

A.認識根源

B.社會歷史根源

C.階級根源

D.民族根源

答案:ABC

538.馬克思主義認為,階級是一個()。

A.政治範疇

B.經濟範疇

C.思想範疇

D.歷史範疇

答案:BD

539.國體和政體的關係表現在()。

A.政體決定國體,國體為政體服務

B.國體決定政體,政體為國體服務

C.政體反作用於國體

D.國體是內容,政體是形式

答案:BCD

540.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社會意識()。

A.可以區分為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

B.可以區分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

C.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D.具有相對獨立性

答案:ABCD

541社會意識形式中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的有()。

A.政治法律思想

B.哲學

C.思維科學

D.自然科學

答案:AB

542.社會意識的發展變化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表明 ()。

A.社會意識的發展同經濟的發展總是不平衡的

B.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社會意識發展的水平不一定就高

C.經濟發展較落後的國家,社會意識的發展不一定就落後

D.社會意識的發展不受經濟發展的制約。

答案:BC

543.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其表現 ()。

A.生產方式是全部社會關係的總和

B.生產方式決定整個社會的面貌

C.生產方式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

D.生產方式決定社會制度的更替

答案:BCD

544.構成社會發展動力系統因素的有()。

A.階級鬥爭

B.人民群眾

C.社會革命和改革

D.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

答案:ABCD

545.人類社會的物質性是指()。

A.勞動實踐是人類社會產生和存在的基礎

B.物質生活資料生產的實踐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

C.人類社會是物質存在的特殊形態

D.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答案:ABCD

546.“時勢造英雄”是指()。

A.時勢順應英雄

B.時勢召喚英雄

C.時勢鍛鍊英雄

D.時勢造就英雄

答案:BCD

547.科技革命會不同程度引起哪些方面的變化和進步()。

A.生產方式

B.生活方式

C.思維方式

D.政治關係

答案:ABC

548.社會形態包括()。

A.經濟形態

B.政治形態

C.意識形態

D.生產力

答案:ABC

549.群眾路線的實質,就在於()。

A.充分相信群眾

B.堅決依靠群眾

C.密切聯絡群眾

D.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

答案:ABCD

550.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是指()。

A.個別勞動

B.社會勞動

C.具體勞動

D.抽象勞動

答案:CD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高武大明:都成武聖了能尚公主吧 全民皇帝之我為明成祖 南宋第一奸商 時間停止之日 始皇重生,建立仙秦 亂世:我有一個騎砍世界 勠戰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