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

第745章 關於艦載機的規劃

天才一秒記住【微風小說】地址:www.wfxs.info

第745章關於艦載機的規劃

常浩南最終決定把尋找跟土耳其談判籌碼的事情先放到一邊。

畢竟,如今光是火炬集團一邊,攤子就已經鋪到了歐亞兩大洲至少十幾個國家,直接相關的專利授權也好、合作專案也好,加起來足有大幾十項,如果再考慮存在間接聯絡的,那就更是沒數了,靠他一個人在這裡幹想,效率肯定很低。

不如回去之後讓宋景明去去檔案室系統性地清查一下。

如果真能找到,那談判的時候可以直接用。

而如果沒有的話,就需要考慮一下,看能不能玩一手虛空造牌。

畢竟,現在的華夏相比上一世,本身的國力更強不說,跟歐盟之間的關係也更加密切。

在90年代末這會,土耳其面對歐盟總體上還是一個舔狗的心態。

因此後面這點很重要。

丁高恆自然不知道常浩南已經在考慮幾個月之後的事情,只是把外套脫掉掛到衣架上,然後坐回辦公椅上繼續道:

“航空母艦,不光是一條大船,要想發揮戰鬥力,核心還是艦載機.”

“咱們的海軍發展速度比較慢,哪怕是艦載直升機,使用經驗都很薄弱,甚至不是所有驅逐艦支隊都有操作能力,更別說固定翼艦載機了,使用、維護、排程,都是全新的課題.”

“成熟,當然成熟!”

在這個過程中摔掉的艦載機和損失的飛行員可謂是不計其數。

“至於戰鬥力,蘇33不過是個80年代末技術水平的標準三代機,機載裝置跟我們之前進口的蘇27sk區別不大,俄國人自己的庫茲涅佐夫號一年到頭出不了幾天港,根本沒動力按照蘇27s標準去做升級,所以怎麼也不可能跟大改過之後的殲11b相比.”

在這方面,哪怕是美國這樣從二戰前就開始操作航空母艦的國家,在進入噴氣時代之後,也是迭代了從中途島到尼米茲五個級別航母,以及從f9f到f18四代艦載機之後,才形成了相對穩定和成熟的設計和使用規範。

而華夏海軍,既沒有資源,也沒有時間可以這麼浪費。

“小常,你覺得,以我們現在的情況,單獨搞艦載機,條件是否成熟?”

說到這裡,他稍微停頓了一下,直起上半身看向沙發上的常浩南:

常浩南對於造船和海軍瞭解有限,但要是說起艦載機,那他可就不困了:

“但是艦載機相比陸基飛機,總還是存在一些區別,而且更主要的是,由於我軍過去從來沒接觸過艦載機,所以使用者方面對於具體有什麼區別並不是很清楚,這樣在進度方面……”

“所以,目前上面的意思是做兩手準備,如果國產型號能趕上航空母艦本身的改造進度,那就上國產型號,如果不能,那也可以考慮先進口一批,讓部隊把相關科目練起來再說.”

實際上,這確實是個非常實際的擔憂。

聽到常浩南給出肯定的回答,丁高恆露出了滿意的神情:

“進口艦載機,無非也就是俄國人的蘇33,而現在我們自己這邊,殲11b的第一架原型機已經開始生產,渦扇10也進入了雙發裝機測試的最後環節,可以說,制約我國第三代戰鬥機實現完全自主的兩大障礙,結構和動力,都只差臨門一腳就能解決,只要搞定了這兩塊,至少在最基本的飛行安全方面就不會出大問題.”

而如果強行上馬,搞出一種並不成熟的型號,後來又在使用中發現諸多問題以至於需要回爐重造,那消耗的資源反而會更多。

說話間,他從旁邊的抽屜裡掏出一個筆記本,開啟之後做出一副準備記錄的樣子。

對於艦載固定翼飛機這樣一個全新的課題來說,最大的麻煩不在於航空工業系統要如何解決問題,而是海軍在手裡沒有航母也沒有艦載機的情況下,對於整個艦上航空作業完全沒有概念,根本不知道會有什麼問題。

顯然,這個問題並不是丁高恆想問常浩南的,而是前者準備用來應對來自更高階別領導詢問的。

這也是為什麼在原來的時間線上,除了機載武器系統的升級以外,最初版本的殲15技術狀態更接近t10k-3原型機,進入量產之後,才分批次逐漸開始向後來的國產型號靠攏。

到雙座型號的殲15s時,在血統上已經更加貼近殲16(蘇33並無串列雙座型號)。

不過,這都是之前的事情了。

如今,常浩南自然早已經有了打算:

“如果拖回來的是一艘馬上就能投入使用的完整航母,那確實不可能在幾個月時間裡就拿出一種完善程度很高的艦載機,但是我年前聽老吳聊起來過瓦良格號的情況,那艘船目前的完工度只有60%,而且裡面的鍋爐和蒸汽輪機還還被拆掉了,哪怕把尼古拉耶夫船廠的技術人員和技術資料全弄過來,沒個三五年也很難完工.”

他的語氣十分篤定,端起杯子喝了口水之後方又繼續道:

“至於海軍那邊沒有操作經驗的問題,一方面,我之前讓老吳密切關注尼特卡航母訓練基地的情況,他已經跟二毛那邊的管理人員打好了關係,雖然固定設施搬不走,但是設計圖紙和資料可以買回來,而且二毛海軍只有幾艘小船,根本沒有海軍航空兵的發揮空間,基地裡面的那些教官也可以透過友誼計劃引進到國內,幫助咱們進行訓練.”

“另一方面,我之前在幫貴航集團設計殲教9的時候,就考慮了可能會上艦的情況,所以特地給後機身和起落架留出了足夠的強度餘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擬艦面排程作業,讓海軍對艦載機操作有一個大致的概念,透過陸基模擬發現問題之後,再去最佳化到正式的艦載機型號上面去.”

“這樣雙管齊下,造軍艦的這三五年時間……足夠迭代出幾個版本的技術驗證機了.”

“另外就是我的本行,航發這塊,艦載機的航發需要額外提升耐鹽霧能力,這個只要在風扇和壓氣機葉片上應用新的塗層就好,之前換回來的離子鍍產線已經投產了,這方面的問題不大,再有就是觸艦復飛的時候,可能得有一個比加力推力更大的應急推力,這個倒是需要修改一下加力燃燒室的引數……”

“……”

“既然你這麼說,我就放心了.”

丁高恆一邊奮筆疾書一邊點了點頭。

“其實要我說,最好是能有一種裝備雙中推的中型戰鬥機作為艦載機,就像是米格29k還有f18那樣,不過咱們的家底畢竟還薄,實在是伺候不起三個型號的三代機同時服役,這個就只能等到以後研發第四代戰鬥機的時候再說了……”

常浩南的規劃顯然不止停留在眼前的幾年裡面。

“你是說……中型機會更好?”

丁高恆有些好奇地抬起頭。

“對於艦載機來說是這樣.”

常浩南解釋道:

“陸基飛機的話,因為機場的排程空間可以視為接近無限大,所以在技術水平相近的情況下,自然是重型機的綜合效能更強,更佔便宜.”

“但航空母艦無論機庫還是甲板都寸土寸金,重型機雖然起飛之後的效能更好,但整備過程中的佔地面積太大,反而會給排程帶來麻煩,不利於提升出動率,所以理論上講,對於不同體量的航母,相對應會有艦載機大小的最優解.”

“從這個角度來講,最好是能在確定了航母的基本設計之後,再專門開發對應型號的艦載機,以實現最好的艦機匹配效果,不過這個肯定不是我們當前需要考慮的重點就是了……”

丁高恆也緊跟著常浩南的回答完成了記錄,接著合上筆記本,又輕輕撣了撣封皮上的灰塵:

“劉老將軍要是看見這份規劃,應該會相當高興,他老人家從領導崗位上退下去之前,最後簽署的一個檔案就是有關海軍航空兵發展的……”

劉老被稱為“華夏航母之父”,為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海軍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只可惜在前世,他沒能看到華夏第一艘航空母艦服役的那一天。

不過以現在的時間表來計算,那應該是綽綽有餘了。

別說看見,沒準還能趁著老人家身體好的時候,跟著出海轉一圈呢……

“規劃畢竟只是畫餅,等到劉老看見咱們國家的航空母艦,肯定會更高興……”

常浩南也面露笑意地回答道。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烏鬱商雀 夜伴屍語覓安寧 快穿黑化值爆表 玄學大佬在星際擺攤後,她爆火了 降神: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重生之我要偷鷹醬家氫彈炸核汙水 亂世奇商